在我们的社会中,有这样一些家庭,他们默默承受着心理、经济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压力,却依然努力前行。今天,我们就来走进这样一个家庭,明白他们的故事,以及社工如何为他们提供支持与帮助。
芳姨(化名),女,60岁,有1女1子,女儿患有精神障碍,儿子在读高中,与丈夫一起摆摊卖菜为生。
案主女儿需要服用精神药物控制病情,经过几年的治疗和病情的稳定,女儿精神和身体状态都很好,就自动停药。然停药没多久女儿的病情再次复发,加上女儿在偶然间得知自己养女的身份,与案主母女间的关系恶化。
通过案主自述与社工观察,案主提起对患有精神障碍孩子照顾和沟通问题、与孩子关系恶化的问题、孩子的照顾以及将来的生活问题时,总是面露担忧,情绪低落,眼中有泪光闪烁。案主的整体状态欠佳,眼睛有血丝,面容疲倦,显示出长期的精神压力和身体疲劳。
1. 夜市摆摊收入不稳定:受疫情影响,社区常驻人员锐减,导致案主家的收入波动较大,每天收入仅在100-200元之间。
2. 高额的日常开销:包括租房、租摊位、孩子学费、治疗费和生活费等,每月的固定支出让案主家庭难以承受。
3. 医疗费用:尽管女儿的部分药物免费,但其他医疗费用仍需自费,费用不低,进一步加重了经济负担。
国家有针对精神障碍患者及其家庭的正式资源支持,如免费拿药,但这些支持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仍然有限。
非正式资源方面,由于S市学费较高,案主的小儿子回了老家上学,由案主丈夫的姐姐帮忙照顾。这种安排虽然减轻了一些经济压力,但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与孩子的分离和情感上的牵挂。
系统理论认为个体是其所处环境的一部分,个体的问题往往与其环境有关。因此,社工可以从案主的社会环境入手,寻找可能的资源和支持,如联系社区、社会组织、慈善机构等,为案主提供更多的经济援助。
通过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协助案主缓解精神压力,增加案主对照顾精神障碍患者方法和沟通技巧的了解,链接各种资源,缓解经济压力,增强与亲人、邻里、社区志愿者、社区工作站等联系,扩大社会支持网络,进而提高案主应对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定期沟通、学习情绪调节、提高对精神障碍知识的认识、增强家庭沟通等,疏导案主的不积极的情绪,进行心理调适,缓解精神压力。
通过正式资源的利用和非正式资源的拓展,扩大案主社会支持网络,提升案主应对问题的能力。
1.社工定期与案主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倾听她的内心烦恼和担忧。运用倾听、共情等技巧,让案主感受到被理解和关注,从而释放内心的压力。同时,社工引导案主关注自身的身心健康,鼓励其适当休息,保持良好的生活小习惯,如合理的安排作息时间,减少眼睛疲劳等。
2.安排专业心理咨询师为案主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她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提升心理韧性。另外,教给案主一些简单有效的情绪调节方法,如深呼吸、冥想、放松训练等。帮助案主在感到情绪低落或焦虑时,能够及时作出调整自己的情绪状态,保持相对来说比较稳定的心理状态。
3.邀请和案主有相似经历的人与案主一起分享经验、互相支持和鼓励。通过与他人的交流,案主想到自己并不孤单,增强了面对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1.社工详细向案主介绍了深圳市以及其他有关部门针对其家庭情况可能适用的补贴政策和社会救助渠道,帮助案主了解并申请合乎条件的补贴。
例如,协助案主了解和申请到精神障碍患者的治疗费用补贴和照顾者护理费、低保低边政策、减免摊位费政策等最大限度地减轻家庭经济负担。
2.案主每天的精力大多被摊位牵制,也就没有更多精力做另外的工作,为寻找更多增加收入的可能性,社工与案主一起通过志愿者、邻里口口相传、手机微信群、手工兼职小广告等方式,拓展了更多手工兼职工厂,为案主争取到了更多的手工兼职订单,提高了其收入。
3.社工积极关注本地的慈善机构、企业和社会组织,如有关爱活动,会为案主家庭争取更多的经济援助和物资支持。
例如,与一些爱心企业合作,开展特殊群体关爱活动;同时,争取到慈善机构、基金会的捐赠,用于孩子的治疗费、学费和生活费用。
(三)第三阶段:增加对在精神障碍患者的认识,掌握与其沟通技巧,促进家庭的沟通与理解
1.社工先是让案主明白精神障碍患者具有着独特的心理和行为模式,不一样精神障碍的症状表现,比如抑郁症患者可能长期情绪低落、思维迟缓,而精神分裂症患者有几率存在幻觉、妄想等。认识这些特点,让案主自己女儿的病情有了进一步了解,也为促进母女间的沟通奠定一定基础。
2.社工要案主明白沟通时要有耐心和同理心。语速要适中、语气要温和。对于患者的表达,要给予充分的关注,莫轻易打断。如果患者出现情绪波动,别急于反驳,而是先稳定他们的情绪。
比如,能够最终靠简单的重复他们的话语来表示理解,使用积极肯定的语言鼓励他们继续表达想法。
3.社工要案主明白共同生活的亲属往往是患者最亲近的人,但也可能因为缺乏相关知识而产生误解。要及时与共同生活的亲属沟通,了解精神障碍患者的一些行为不是故意为之。鼓励共同生活的亲属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困惑,同时引导他们换位思考,站在患者的角度看待问题,以此营造理解包容的家庭氛围,更好地支持患者康复。
1.邀请案主参加社区发起的互助支持活动,鼓励邻居和其他居民为案主家庭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同时,组织社区志愿者定期到案主家中进行探访,为案主提供精神上的支持和实际的帮助。
2. 社工积极与社区沟通协调,争取社区的支持。社区为案主提供减免摊位费使用时间,增加了案主摆摊卖菜的收入。
3. 社工鼓励案主与孩子姑姑保持密切联系,了解小儿子在老家的生活学习情况,给予教育支持和情感关怀,不因距离而受一定的影响。另外,通过视频通话等方式,促进案主与小儿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增强家庭凝聚力。
1.通过服务对象反馈、社工观察、心理健康状态测试结果由原来的9分降为6分等方式,能够准确的看出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案主的心理健康状态有了明显的改善,情绪逐渐稳定,心理韧性增强,不再像以前那样容易焦虑和担忧,也能主动应对情绪问题。
2.通过服务对象反馈以及满意度测评100%、目标达成情况90%等方式,能够准确的看出通过种种政策支持和资源链接,让案主收入增加且经济来源多元化,家庭的经济压力得到了某些特定的程度的缓解,收支状况逐渐趋于平衡。
3.通过服务对象反馈能够准确的看出案主对女儿病情有了更多了解,也掌握一些沟通方式,家庭沟通得到一定的改善,氛围更包容理解,与小儿子情感交流增多,家庭凝聚力提升。
4.通过服务对象反馈能够准确的看出社区互助支持网络的拓展,让案主与社区、志愿者以及老家的亲属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感受到了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案主达成心理、经济、家庭与社会支持多方面阶段性服务目标,能自主运用所学应对生活,经评估案主已具备独立处理问题能力,符合结案条件。
1.运用专业技巧建立信任关系,为后续服务奠定基础。倾听、共情让案主敞开心扉,积极配合。
2.多维度介入全面处理问题。心理、经济、家庭与社会支持协同推进,满足案主多元需求,形成良性循环。
3. 资源整合效果非常明显。联合社区、心理咨询师、社会组织等,发挥各方优势,为案主提供丰富资源与专业服务。
1.对案主长期心理跟踪不足,结案后心理状况监测缺失。可考虑建立长期跟踪机制,定期回访评估。
2.手工兼职的可持续性保障不足,依赖外部信息收集,未建立长期稳定合作机制,订单波动影响案主收入稳定性。可考虑与优质手工兼职企业签订长期合作协议,为案主提供稳定订单来源,同时探索更多适合案主的就业创业机会。
3. 对案主精神障碍女儿的直接服务较少,仅聚焦于案主与女儿的沟通指导,缺乏对女儿康复训练等方面的介入。可考虑邀请专业康复师为精神障碍女儿制定康复计划,联合案主共同实施,促进其康复进程。
本次个案辅导有成效也有不足。未来将不断的提高专业能力,改善服务流程与内容,为更多有需要的家庭提供精准、高效、全面的个案辅导服务,助力他们走出困境,实现家庭和谐与个人成长。让我们一起携手,为精神障碍患者家属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关爱,一同营造一个温暖、包容的社会环境。因为,每一个家庭都值得被关注,每一个努力生活的人都应该得到帮助。
社工在情绪聚焦疗法(EFT)和系统理论的指导下,最大限度地考虑了案主多方面的需求,为服务对象提供了丰富多样化的专业服务,帮助服务对象缓解精神压力和经济压力,扩大了社会支持网络,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服务成效。整个服务过程扎实且富有成效,对于精神障碍患者家属支持类案例,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高风尘)